欢迎来到苏州艾克威尔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服务热线:

18706209989

0512-80981688

2018-04-26 01:17 来源: 工控先行者 关注 分享 加入自媒体 纠错 订阅 导读: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就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业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18.04.28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就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业深度融合。《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要通过切实有效的财力支持、政策鼓励和实际引导,推动各类产业和市场主体平等竞争,促进资本在不同产业和部门间的自由流动及其有效重组,推动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化,实现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把更多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要素嵌入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以大幅度提升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及其附加值,形成服务制造业发展新业态,这也是我国先进制造业获得更大发展的一个基本点。

由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联合主办,广州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双月座谈会”日前在广州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工商学院院长张菀洺等专家围绕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

把握规律 转变方式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都一再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一般来讲,先进制造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制造业、改造提升转型升级后的传统制造业。学习领会中央精神,我想谈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工业仍要发挥支撑和带动作用

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近三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决胜期,这五年是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期。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工业制造业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程值得借鉴。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走了两个路径:美国把大量制造业转移出去,过度依赖虚拟经济,“脱实向虚”酿成苦果。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在2009年提出“再工业化”,“重振制造业”,进一步推出“工业互联网”。德国一直重视实体经济,制造业实力雄厚,占领着世界制造业的高地,2013年推出“工业4.0”。如今各国都在深度调整,发展中国家纷纷提出“工业强国”,凭借低成本优势抢占制造业的中低端。

发达国家的历史显示,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占GDP的比重会在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我国的工业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2008年42%—41.2%的高峰降到2016年的33.3%(其中制造业约占工业的90%),平均每年降一个百分点。如果这样降下去,到2020年工业占GDP的比重大概为30%,其中制造业占比只有27%,要引起警觉和重视。好在2017年出现了新变化。

第二,从国情出发,科学把握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第三产业能耗低(服务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是工业的22%)、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积极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在GDP中的占比是符合规律的。同时应看到工业为服务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广阔市场,并且生产性服务业就是工业的延伸和扩展。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方向,但也要从国情出发,不宜简单攀比发达国家的状况。我们十三多亿人口,衣食住行用主要靠自己,不能依赖进口;我们要建设强大的国防,现代化的武器装备要靠我们自己制造;我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出口世界第一,工业品占货物出口总额的95%,进口第二,工业品占货物进口额72%,多是制造业需要的零部件、元器件和能源、原材料。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是货币形态的表现形式,各自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难以互相顶替的作用。工业占比似不宜再大幅降低了,当然关键是提升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防止和纠正“脱实向虚”,防止和避免工业被空心化、被边缘化。多种原因造成我国工业利润低下,这也导致资本不会流向工业,而流向平均利润率高的领域。要纠正这个倾向还要解决认识上的误区,从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抓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有三句话,非常精辟、准确:“我国经济增长实现了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为工业、服务业共同带动,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为消费和投资一起拉动,从出口大国转变为出口和进口并重。”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充分发挥工业、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注重“投资对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性作用”,实现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第四,把建设制造强国置于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大局之中。按照十九大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战略部署,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明显提升;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全面实现工业化;2050年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迈入世界制造业强国前列。

从现在到2050年,我们要正确理解、科学把握实现工业化并进入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要从国情出发,分阶段完成使命、达到目标。我国区域差异大,中东西部及东北发展水平不等,但是就全国来说,当前正处在工业化的后期或中后期,而不是“后工业化”。那些认为我们已进入“后工业化”或者是工业化已基本结束的判断都是脱离国情的。